首页 > 优募UpFunds > 周·私募观点汇 > 【23.1.12-23.1.18】看好节后行情,44家私募展望后市发展
【23.1.12-23.1.18】看好节后行情,44家私募展望后市发展

本周44家私募观点

合晟资产、勤辰资产、希瓦基金、循理资产、中欧瑞博、昶元投资、永拓投资、曜川基金、龙航资产、致君资产、量客投资、金辇投资、全天候基金、恒识投资、汇鸿汇升、青骊投资、友山基金、丹羿投资、禾晖资产、沣京资本、致衍基金、通和投资、长见投资、翼品资产、泊通投资、银石投资、涌贝资产、富业盛德、凯丰投资、骐邦投资、涌津投资、久阳润泉、保银投资、国富投资、安值投资、弘尚资产、深圳道谊、殊馥投资、利可资产、有米资产、博孚利资产、宁水资本、循远资产、睿沣资产


合晟资产

产业债方面,近期将出炉的12月经济数据预计仍不乐观,但预期走在现实之前。复苏的方向已经明确,随着经济企稳和信心修复带来的信用扩张会逐步到来。 持续扩内需和地产销售逐步企稳将有序向上游传导,内需相关的产业景气度有较好的表现。出口导向的外向型行业面临需求端的压力,从配置角度看,一方面把握景气度阶段性下滑行业里国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行业景气度向好的行业里,把握一些品种的利差机会。

勤辰资产

春节将至,A股修复行情延续,各宽基指数大多飘红,外资持续流入,市场的流动性相对充裕。

疫情方面,全国疫情“达峰”后日新增感染数回落明显,发热门诊和急诊诊疗量展现出下降趋势。疫情过峰后,恰逢春运和春节假期,交运、酒店等出行链回暖明显。在各省市运转逐步恢复正常的背景下,2023年春节期间的消费市场恢复进度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而房地产方面,在银行信贷、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三箭”齐出之后,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有望改善。近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百城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购房需求已自底部回升至约63%。

虽然核心通胀的改善还是不太乐观,但整体而言美联储已具备放缓加息节奏的基础。在中国经济前景较为乐观、美国经济大概率走弱已成共识的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已经出现明显变化。上周北向净流入超过440亿,新年仅前两周北向净流入规模已经接近700亿,是年初权益市场最重要的边际增量资金。

展望后市,短期来看,从A股的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后到两会前市场往往活跃度更高;中期来看,我国出口增速遇到外需疲弱挑战的时候往往内需促进政策力度较强,继续维持对权益类资产可做更为积极展望的观点。

希瓦基金

⽅向固然重要,节奏亦不可失。在⼤⽅向保持乐观的前提之下,也会密切关注2023年可能存在的⻛险因素,中美冲突会持续存在,⼀样会带来阶段性的冲击,不过也会带来部分⾏业的投资机会;美元指数⻅顶之后,美国通胀是不是会卷⼟重来需要关注;房地产政策虽然调整,销售恢复也许依然很难,在消费尚未完全修复之前,经济数据还会继续低迷,上半年市场也许会陆陆续续反应这些担忧,当然这些都是投资中常⻅的问题,在疫情这个主要⽭盾逐渐消失之后,先前⼀些较为次要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操作上也需要更加细致。

循理资产

假期临近,尽管市场交易量不温不火,但是沪港通却出现持续性流入,个别交易日流入超过百亿。判断市场主要矛盾开始逐步由疫情转移到实体经济发展,未来重点关注高景气度行业的投资机会。

市场经历前期的调整后,整体估值已具备长期吸引力。从中长期角度考虑,市场当前所处位置已经具备较好的配置性价比。预计市场在震荡过程中逐步走强,即使调整,空间也相对有限。

中欧瑞博

中国资本市场,在全面注册制的时代洪流下,供求关系是有一定压力的。好在经过过往几年持续结构熊释放下,市场整体的估值不贵,有不少领域甚至处于历史性的低估位置。叠加2023年稳经济大背景下,货币和财政边际依然会保持宽松,因此对经济与资本市场都是偏积极的。历史上看,国际经济衰退压力越大,国内启动投资和消费内需的迫切性越高。因此,即便全球环境不支持全面牛和泡沫牛,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走牛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对于估值合理的高成长股,23年正收益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对于高股息低估值领域,周期反转领域,疫情反转领域,政策反转领域,这些领域在2023年结构牛市中会是比较受益的领域。

昶元投资

2023年的市场将迎来“预期修复”“风险偏好修复”“估值修复”,最后才是需要用数据去验证的“宏观经济修复”。沿着这条脉络,会重点关注大消费、金融、地产、港股,以及后续跟宏观经济复苏密切相关的化工、机械、铝铜、造纸等大宗商品的投资机会。除了“修复”这条主线,对于成长股这边,主要关注风电、调整充分的光伏股、高端装备、新材料,医药创新药及集采过后营收及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

在市场节奏方面,看多23年一季度的市场。一季度将主要由边际改善的“预期”主导交易逻辑。

永拓投资

本周美国公布的通胀符合预期的回落,中国12月份的出口数据也同比出现下滑,但幅度略好于预期。本周的这两项数据进一步表明,中期角度看,美国经济持续降温以及中国出口面降继续临压力。

从国内经济看,目前市场对于两大内需行业房地产和电动车的基本面,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估计还需要等待一季度,尤其三月份的数据来观察方向。下周二中国统计局将公布12月以及2022年度的多项重要经济数据,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判断经济趋势的依据。近期的市场的持续上涨,跟短期的经济景气关系不大。更多的是长逻辑的资金在加仓中国,看好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修复前景。

对于大金融和消费等核心资产估值持续修复的空间,持中性态度。这些板块由长逻辑支撑的反弹已经有较大的幅度,永拓不打算这个位置再去重点考虑投资机会。观察地产、电动车等存在分歧的行业的基本面变化趋势,根据基本面的趋势再去做应对。

曜川基金

2023年地方“两会”总体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主基调,即政策大方向偏刺激、偏宽松、稳信心、稳增长,具体看:基于各省目标,预计2023年全国GDP目标的底线应是5%左右,更可能定为5%以上;稳增长的主抓手是扩内需,包括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等;产业政策要安全和发展并举,重点在于粮食/能源/产业链安全、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数字经济;曜川会继续跟踪会议相关细节,动态管理判断。

龙航资产

行业方面,本周经济复苏板块、医药和贵金属板块涨幅靠前,近期高频数据显示居民场景活动恢复显著加快。美联储再度确认加息见顶预期,加上央行购买黄金的利好刺激贵金属板块,而医保谈判、线下场景复苏等利好医药板块。连续反弹后的风光储板块本周相对比较低迷,需要等待进一步的业绩和产业链的催化。

方向配置上,将持续关注以下几个方向,一个是具备产业周期加持的风光储、电池链上游材料以及中游制造;第二个是具有政策利好的信创计算机等行业;第三个是疫情达峰回落叠加春节需求,关注疫后复苏受益的消费板块和需求恢复的医疗服务、医药商业等:监管预期改善的互联网行业也值得密切关注。

致君资产

2023年股市是熊牛过渡期,或者叫“牛市第一阶段”。“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大经济体由于疫情防控和货币财政政策等的差异,导致周期明显错位。2022年中国处于衰退期,而美国则处于过热到滞涨期,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导致美元升值、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外资阶段性流出,中国权益资产尤其是核心资产的估值受到压制。2023年美联储进入加息尾声,美国经济很可能确认衰退,而中国经济则由衰退后期进入复苏前期,股市也将结束熊市并开启向牛市的过渡阶段。

在牛市第一阶段的判断前提下,投资者不需要过于担心短期的震荡,也不用过于纠结短期经济数据、货币信贷数据相对于股价的滞后。在牛市第一阶段,市场的主要任务是打破熊市逻辑并建立牛市逻辑,股价的主要驱动力是对熊市中的悲观预期和估值进行修复。在打破熊市逻辑的阶段,往往各项数据还未好转,但此时投资者看待系统性机会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数据后验转为“预期改善为主,数据改善为辅”的逻辑先行,存量加仓是这一阶段做多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估值修复则是股价上涨的直接驱动。

当然,在打破熊市逻辑和建立牛市逻辑之间,会有一段数据验证期,预期这一阶段有可能在二季度出现。当前,仍可积极把握每一次震荡回调。

量客投资

2023开门红行情持续,但情绪得到释放后逐渐走弱,交易量也回到了7千亿左右,回到量价因子震荡、基本面因子稳定的格局,保证了基本面量化策略的稳健收益。

外资流入金额相对更大,持续性更坚决,一方面因人民币大幅升值,另一方面外资持续看好国内资产并未改变。当前外资持续加仓能够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行情的进一步展开。

金辇投资

总结来看,美国通胀拐点较明显,经济减速,美元预计持续下行,港股总体估值修复仍将持续。互联网行业作为港股核心资产之一,“扩内需”的重要环节,将更明显受益中国经济回暖及消费复苏。当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仍处布局窗口期。

全天候基金

疫情三年告一段落,“内忧外患”的局面应得到局部改善。内忧在于过往三年无论是地方财政、还是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从经济数据情况看,特别是居民端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但可以观察到改善迹象,而企业端开支已经先行。外部环境中,23年依旧需要警惕如“逆全球化”与“再工业化”等干扰,所以自主可控仍将是长期主线。

恒识投资

国内方面,高频数据显示国内疫情已经越过第一波高峰期,经济修复的趋势不变,同时市场主体信心明显增强。12月社融数据环比改善,贷款端企业中长期贷款亮眼,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本周央行与银保监会再度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及“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居民端边际改善但同比负增。2023年制造业、基建的上行,居民居民端负增转正值得期待。上海、广东、浙江等22省发布2023年主要经济目标,其中9省定在6%左右,7省定在5-5.5%。开年AH股市场连续两周上涨,外资持仓占比回升,随着人流、物流的恢复,后疫情修复的逻辑将逐渐转为业绩预期。投资方向上关注:(1)经济复苏背景下的估值修复行情,尤其是以消费为首的各个细分领域中新渠道的诞生、新品牌的扩张等。(2)政策确定性支持的行业,粮食安全、芯片安全、信息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等。(3)政策开始转向的行业,如地产、平台经济。(4)挂钩全球市场的投资机会。油运、贵金属、工业金属、造纸等全球定价的周期型行业及美股、港股指数等挂钩美元或港币的投资标的。

汇鸿汇升

四季度随着二十大的召开,高质量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市场似乎更加关注疫情政策的走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开始转向,市场情绪迅速点燃,开始提前演绎消费复苏、经济企稳复苏的预期,然而当政策真正放开之后,每一个人都直面新冠感染这一重要威胁,而似乎并没有准备好。大部分劳动者感染新冠后至少一周的时间无法直接参与工作,感染后的潜在影响甚至更长,结合国外疫情放开的经验来看,消费和经济短期内不太可能明显恢复。考虑到海外经济逐渐下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强刺激背景下很难持续增长,经济继续探底的过程仍将继续。

青骊投资

本周市场调整后反弹,整体仍是轮动格局,北上资金维持高净流入,但两市成交却逐步缩量,市场逐步进入春节行情。开年以来市场百花齐放,价值、白马、成长轮番表现,伴随外资加持,更多反映经济复苏的一阶逻辑,而成长方向往往是复苏的第二阶段发力,因此,依然坚定看好科技自主可控、专精特新包括新能源光伏、计算机、医药、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指数仍处于底部区域,只需在击球区静待花开。

市场在节前受到外资驱动大票温和上涨,但整体仍然快速轮动增量资金较少。仍然会坚持研究细分领域新技术,在变化中寻找机会。

友山基金

整体而言,权益市场近期表现出反弹有序、稳步修复特征,需重视确定性因素,保持信心。以下从短期、长期、以及板块配置角度分别进行若干思考。

当前时点,2023年开年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上证指数、万得全A等宽基指数录得六连阳,“春季行情”正持续推进。板块上,关注业绩景气有望维持高位且前期调整相对充分的新能源板块,疫后复苏确定性较高的消费板块,监管预期改善且长期方向明确的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板块,以及持续受益于政策支持预期向好的房地产产业链。风格上,小盘股相对中盘股和大盘股涨幅领先,高估值风格指数表现好于低估值和中估值风格指数,亏损股表现逊于绩优股,表明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改善,有足够理由谨慎偏乐观。

丹羿投资

基本面

疫情防控优化,有利于经济活力提升;地产继续放松,对销售有一定刺激作用。从内需上看,经济预计会环比向上。从海外看,欧洲经济已衰退,美国预计23年上半年衰退。所以经济上会面临内需向上、外需回落的局面,可能会造成23年经济的弱复苏。

流动性

美国通胀回落,加息预期见顶,美元预计见顶,资金有望流向新兴市场。国内将呈现流动性维持宽松,经济在底部复苏的状态。整体市场流动性比较宽松。

港股市场

22年港股是一个缩量市场,随着海外资金重新流向新兴市场,港股又将变成增量资金的市场。这点港股比A股更具优势。

整体而言,2023年,对市场更加乐观。经济环比向上,流动性宽松,有利于权益类投资。

禾晖资产

黑色板块,成材端成本分化,焦弱矿强,整体成本支撑有所松动,上方空间有限,不过地产在一系列政策加码的背景下,需求的乐观预期目前较难证伪,下方亦有支撑。目前钢厂炼钢利润处于低位,国家相关部门在 1 月 3 日与部分电力和钢铁企业开会,计划将首先允许四家企业自澳进口煤炭,禁令可能最早于 4 月 1 日撤销,焦煤焦炭近期走势或将弱于钢,炼钢利润有望回升,中期钢价或仍然处于震荡反弹走势之中。

整体来看,权益市场继续反弹,期货市场持续上行,板块间分化较大,随着相关品种情绪溢价修复,期货复合策略有力上涨,高收益债策略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沣京资本

不论是国内经济还是权益市场,大概率已经摆脱最为悲观的底部位置,市场的信心得到显著修复。从更长视角看,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的修复和政策刺激带来的增量贡献,构成了未来几个季度增速逐步回升的可靠基础,且如果明年GDP增速要达到5%,除了基建持续发力外,还需房地产在供给和需求两端持续改善,对经济形成“托底之势”。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海外政治、社会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如果能够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保持理性、客观、建设性的海外地缘关系,中国的经济和市场反而会显示出更强大的吸引力。只要经济回归正常,市场摆脱系统性风险,那些一直以来关注的能源革新、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消费升级、产业自主化等新兴成长领域,也都将会体现出更强的产业趋势和投资价值。  

市场仍处在基本面疫后修复的过程中,短期没有明显风险,但大幅上行的空间也不大。核心是一方面是通过跟踪疫后复苏节奏来布局疫情影响最直接、且景气恢复可能超预期行业的优质公司,另一方面是挑选离疫情影响相对较远,但基于全年具有业绩增长加速持续性潜力的成长股。

致衍基金

当下时刻,毫无疑问就是熊牛转换进行时,指数短期的涨幅虽然不及H股,但也属实不算很小。可以根据短期涨幅做出修正再介入的战术,但有很大概率不是最优解。因为宏观面的改变是明确的,即便是有修正幅度或许也不算很大,而一旦行情进一步发酵,有小概率阶段性加速的可能。

在这样的熊牛转换时段,最优解是加大短期容忍、放大行情格局,坚定的持有权益多头等待。具体的执行上,还可以趁着衍生品波动率在过去两年的最低位附近徘徊,适度的增加反脆弱的配置方法意外风险。

通和投资

影响四季度行情走势的核心因素是疫情,11月初上证从2885反弹到3200点附近最主要因素就是疫情防控政策的转向,从动态清零到全面放开,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推动了这一波行情,随后12月初市场出现一波回调,核心因素也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对个人身体的影响超预期,从普遍体感上来看,新冠病毒导致的身体难受程度超出此前预期,并非如之前专家所说的90%无症状,而是大部分发烧,浑身酸痛,刀片嗓,反复咳嗽等,此外出现肺炎的患者也较多,老年人群重症乃至死亡人数更是超出预期。新年伊始,病毒传播近1个月左右,一二线城市感染高峰基本已过,阳康人群逐渐恢复线下经济活动,海南,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为代表的的旅游目的地开始恢复客流,预期向好背景下,指数再次展开一轮新的反弹。

展望2023年,全力以赴拼经济是全市场的共识,经济回暖也符合大家一致性预期,不确定性主要是恢复的高度,是否能重新回到中速发展轨道。从近期官方多部门的表述来看,发力点还是地产,汽车,消费,基建投资等传统经济引擎。经过三年大疫,消费复苏不会一蹴而就,线下经济活动会增加,但居民端消费意愿回升需要过程,对于广大中低端收入家庭来说,资产负债表被大幅破坏,需要时间。除此之外,前期一些针对地产,互联网平台,教培等行业的政策打压打击了企业家群体的创业积极性,尽管最近政策开始反转,但信心的恢复也同样需要时间修复。综上,如果疫情后续发展没有出现超预期,如大面积二次感染之类的事件发生,那么2023经济复苏有确定性的,目前状况类似2018年,后续行情是否类似2019年一样演绎还需要观察,另外需要重点关注今年两会,看新一届政府是否在政策方向上有新的指引和变化。

长见投资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全球矿业资本开支下行,制约了中长期铜矿的供应释放,尤其在2024年之后全球铜矿供应不足的问题可能会逐步凸显,而需求端的继续增长,将为后续铜价提供上行的驱动力。因此,铜价在未来几年仍然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进一步的,铜矿开发企业理应能获得较好的利润回报。

翼品资产

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避不开宏观经济、中观行业与微观企业。折现率几乎是被宏观所决定,经济周期决定了折现率水平与变化方向,产业周期决定了现金流的增长水平,而企业本身的竞争壁垒则决定了现金流的持续时间。企业的价值不是精确的,从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估算出大致区间,但还要尊重宏观经济周期,尊重行业生命周期。

泊通投资

国内方面,疫情达峰的速度超预期,出行速度的恢复速度同样超预期。新年第一周,很多早达峰的城市拥堵指数已经超越了去年第一周。海外衰退交易本身就导致美元疲弱,而国内疫情影响消退更是进一步支撑了人民币汇率,目前离岸人民币已经一举升破了6.8关口,外资持续买入中国资产,北上资金连续买入,成为了支撑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对于后续经济的恢复力度依然抱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地产销售的恢复力度依然有很大分歧。虽然近期已经看到了全方位的对于地产消费的支持政策,但是前期关于人口结构的长期叙事和房价下行预期的逆转,导致市场开始怀疑此轮刺激政策的传导效力。所以市场虽然风险偏好较高,但是并未有特别明确的主线,基本面角度还没有特别清晰的线索。地产作为明年经济中最可能有弹性的部分,春节回来之后,带看量的变化将显著影响后续预期。

银石投资

上证指数在周线级别仍然维持在多头趋势当中。相对强弱方面,目前市场在价值蓝筹与科技成长两个方向都有较好表现,整体呈现出普涨特征。价值蓝筹方向的代表主要是大金融、大消费、地产链等,包含银行、券商、食品饮料、建材等;而成长方向则主要以医药和新能源为主。

涌贝资产

做多窗口来临,看好节后行情。近期大盘价值股领跑,主要是由于近期市场增量资金来自外资,海外对23年中国经济复苏抱有很强的信心。近期A股的年报业绩预告和快报正陆续发布,业绩超预期、高弹性的主线和个股有望成为短期市场主线。随着疫情影响高峰逐渐过去,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活动正在修复,叠加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仍不高,A股是所有大类资产中又极具性价比,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建议关注年报业绩超预期或环比明显改善的高景气领域以及基本面面临拐点并逐渐触底回升的板块。

富业盛德

近期A股市场震荡上行,临近春节交易略有下降,但北向资金加速流入,单周净流入440亿,创2022年以来的新高。从近期市场来看,由于主要增量资金来自于外资,外资重仓股表现领先。未来随着经济支持政策的持续推进,经济复苏,各行业都将迎来边际改善后的投资机会,短期看反弹会继续,中期看A股也正迎来上行周期。

凯丰投资

当前经济仍处于弱现实、强预期阶段,偏弱的经济数据或对市场影响有限,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后续经济恢复程度与速度。从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表现来看,部分城市恢复较快,远超市场预期;政策端,政策消息持续扰动,增强市场的预期,包括地产端的持续放松、刺激消费的政策等,前期抑制经济的两大因素均在优化。近期各地公布2023年GDP目标,高于市场预期,3月两会期间可能将持续出台政策。但后续是否有新变异毒株影响经济恢复进程尚不可知,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在此背景下,市场预期可能有所反复。

整体来看,当前债市环境偏不利,投资者需保持谨慎。

骐邦投资

本周大盘在上周持续回升面临前期高点阻力之后,前半周强势横盘调整,周五再次小幅向上突破。市场表现如预期强势,表明部分增量资金看好节后行情,这对于后市走势比较有利。

涌津投资

面对2023年的市场,可以确定性的乐观一点。有了很惨的2022作为基数,相信不管是公司业绩还是政策出台,尤其是市场情绪都会出现明显好转。这是整个权益市场面临的一个大的景气反转。具体到行业和公司机会选择上,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能力圈范围,重点关注消费、医药、高端制造和新科技方向。

久阳润泉

后市展望,重点关注各大指数5日线支撑情况。本轮指数自2022年12月23日上涨以来,已经连续两次在5日线获得有效支撑。重点关注后疫情大消费复苏为主,像旅游酒店、白酒、食品饮料、免税店、医药这些细分领域。另外是稳增长主线,主要是地产链的装修建材、水泥建材、家居家电。

保银投资

2023年元旦之后,随着出行与消费场景的恢复,白酒动销有了明显提升,近期经销商的沟通中情绪也明显积极了许多。短期内白酒有消费场景恢复、宴席场次提升、阳康后短期饮酒量存在下降的现象,拉长维度看,消费复苏的主线明确。

进入2023年,军工行业资本运作进入上升趋势,但在重重利好下,由于Q4业绩兑现超预期概率较小,二级市场反应惨淡,似乎进入了因为增速向下,而杀估值的阶段,并延续了去年至今的跌幅。展望2023年,复杂的国际形势仍能形成事件催化,但市场的反应则见仁见智。

国富投资

整体来看市场估值水平已具备长期吸引力,虽然2023年开年以来指数连续反弹,但整体估值仍处相对低位,当前阶段机遇大于风险。从经济层面来看,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0%,同时,去年12月份多个经济指标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下,经济活动受到的冲击逐步减弱。随着中下游企业生产、投资意愿逐步复苏,有效供给已逐步被确认;2023年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企业利润得到改善,或带来居民薪酬增长,在“需求-投资”正向拉动下,经济复苏路径得到确认。其次,当前市场在经济改善预期加强,流动性相对充裕,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资持续加仓共振之下,市场保持强势,另一方面,海外流动性掣肘影响趋于下降。节后市场将会对两会政策开始预期,对于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强,加上个人投资者资金有望活跃,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强势。同时,随着各种利空落地,个人投资者在节后或变得更为活跃。整体来看持股过节胜率相对较高。

安值投资

开年以来,由于宏观环境未出现特别超预期的变化且增量资金类别均衡,所以市场风格相对均衡。短期来看,业绩预告披露是影响风格的重要变量,参考历史经验,预计今年春节前后很可能会演绎经典“从上证50到科创50”的局面。中长期而言,宏观经济和增量资金是关键,展望2023年,经济温和复苏,流动性温和改善,在产业政策和新产业趋势驱动下,小盘成长占优的概率可能更大。

弘尚资产

中期来看,对2023年经济和市场的总体判断谨慎乐观:经济弱复苏,流动性紧平衡,结构性强刺激。

2023上半年的市场主题将围绕经济复苏展开,将沿着这条主线寻找板块贝塔和个股阿尔法。预计2023年的市场将有一波疫后复苏的估值修复行情,此后以业绩驱动的指数波动为主,投资收益将主要来自部分行业性机会和个股的阿尔法机会。与牛市相比,更欢迎这种宏观因子趋弱、股价主要由微观因子驱动的选股市场,在指数相对平稳的大框架下,以投研优势寻找板块和个股的阿尔法机会。

深圳道谊

节前市场缩量的格局仍将维持,但节后增量资金可期,对市场运行趋势仍乐观。具体方向上,春节后市场风格或更均衡,价值、成长都有机会,成长的大机会或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展开。

殊馥投资

节前市场主要由外资回流主导,但整体成交额逐日缩量、央行加大逆回购净投放量,预计节前仍然会受到缩量和流动性季节性紧张的影响。另外,下周将公布GDP等22Q4经济数据,且部分企业强制披露业绩,市场或重新关注弱现实,短期不排除震荡。由于中期延续经济EPS改善态势,遇回调将是布局良机。近期各地两会召开中,目前指引的2023年GDP增速目标基本持平,社零增速目标下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上调,CPI同比目标持平。预计政策发力增长方向仍为投资,支持行业为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研发投入高、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因此布局上可关注两会政策出台、强预期的小盘成长。下周是年前最后一周,重点关注股指到期和基差,做好资金和风险控制。

利可资产

2022年中国社会融资环境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社融增长的逐渐回落。随着社会融资的规范化,表外日益转表内,无论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还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其占比均出现了下降趋势,信贷占比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则上升。向后看,政策引导信贷结构改善的趋势将继续,但受疫情、高基数以及净息差约束影响,信贷开门红的压力仍然存在,总量增速维持震荡向上的判断。

有米资产

从市场的直觉经验判断,春节之前会有一定的调整,然而本策略不会根据纯粹的直觉预判调整的时点,其内在逻辑是在上涨趋势中,通过多头持仓组合的容错性博取更高的收益。当然,如果对冲策略出现信号,又或者一些前期被关注的宏观风险因素被认定,则会使用对冲工具。

市场不宜轻易看空,如果之前没有进场,可以寻找一些尚未启动的个股,用轮动的思维操作,同时关注指数的走势,如果指数回调,这些前期涨幅偏弱的个股大概率回调也会弱一些,这样就在操作上给出一些空间。

博孚利资产

2022年受到国内外各种利空的冲击,A股单边震荡下挫,期间还出现了几次流动性枯竭、市场交投阶段性低迷的情况。2023在经济基本面回暖的环境下,权益市场有望否极泰来,迎来比较好的beta行情,带动alpha上涨,随着公募基金发行量回升、个人养老金的落地和外资的回流,市场交投情绪有所回暖,也将给A股带来一定的流动性的提升,进一步提高超额的水平。

短期来看,市场波动率和换手成交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进一步走低的可能性不大。从市场风格来看,虽然近期以上证50和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相对占优,但这波大盘股的行情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季度,回顾历史,一季度都容易出现一些风格反转行情,小盘股可能出现一些躁动,总体上更有利于量化策略的发挥。

宁水资本

2023年的股市,方向是比较明确的,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地产,驱动内需,发展科技,这将会贯穿2023年。

从政策效果来看,进入2023年,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暖意。数据显示,2023年1月的上半月楼市销售整体环比上升,各线城市中,一、二、三线城市环比整体上涨,二、三线城市上涨幅度较大,一线城市中北京成交量涨幅最大,为56.7%,库存总量环比下降。随着地产端需求预期改善,家电、建材行业的景气度也有望回暖。

循远资产

春节前最后一周,增量信息不多,政策环境整体比较友好,受人民币升值因素和外资对中国经济恢复更强期待的影响,近期北上资金净流入较多,助推了核心资产相关股票的上涨,开年中国“漂亮50”资产涨幅相对领先。行业方面,相对较看好医药、光伏、消费,消费类行业前期有一定估值修复和预期抬升,目前预期未到扭转时,季度末前后逐渐进入验证和分化,能够持续兑现复苏逻辑的消费品公司也继续看好,相比之下成长股估值也已经不贵,成长性与其对应的估值来看,在未来逐渐兑现业绩增长和成长性时也会逐渐展现出吸引力,可能是后续行情延展的方向。

睿沣资产

2023年首周,投资者交易情绪迎来回暖。目前经济基本面修复正在进行中,作为疫后复苏先决条件的人流量和线下消费场景开始修复,地产政策的再度加码则是稳增长政策具体落地力度开始得到验证的表现。资金面,对中国经济步入复苏周期的期待推动了外资流入速度的加快,带动两融、私募等趋势交易者也开始回补仓位。虽然美股的波动外溢对A股短期走势可能有所扰动,但相对于有限的负面制约,市场上行的动能更大,一季度A股有望维持震荡向上的走势。

政策方面,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加码。1月5日住建部表示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将“大力支持”第一套住房的购买,“合理支持”第二套住房的购买,“原则上不支持”三套以上住房的购买。同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 3 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地产需求端政策的发力,加之前期供给侧保交楼、三支箭等政策,当前地产相关政策环境较为积极,随着疫情影响下降和地产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2023年地产有望逐步企稳。展望后市,考虑到反弹后A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中国增长走向实质性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翻阅往期文章!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优理财

免责条款

1、本观点汇总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我司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
2、优募以尽责的态度,独立、客观地提供资讯。所有资讯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意见,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优募提供资讯中所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优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推送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